清空记录
历史记录
取消
清空记录
历史记录
1.DDA 技术
DDA(Data-dependent acquisition)即数据依赖型扫描模式,是最早和最简单的质谱数据采集模式,主要用于以采样和发现蛋白质为主要目标的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中。其扫描的方式是将一级质谱信号最强的Top20的多肽进行二级打碎,然后进入二级质谱进行检测。其优势是二级谱图采集的肽段信息都来源于同一条多肽,有利于后续的定性分析,但这种采集方式会忽略一些肽段的信息。而且对于大样本量的组学实验,也存在一定的通量限制。那么有没有一种技术可以解决目前蛋白组学困局呢?
对于组学数据的验证,常规的方法有:PCR、RT-PCR、WB技术、Elisa技术等,但是对于蛋白组学的验证,RNA水平的验证显然不能满足科研工作者的要求;WB技术和Elisa技术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不同组学之间的尴尬,但是由于抗体的定制难度,在非模式物种中的应用一直没得到解决。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,DIA、PRM技术隆重登场。
2.DIA 技术
DIA(Data-independent acquisition)即数据非依赖型采集模式,是先利用常规DDA质谱检测技术分析建立图谱库,之后采用DIA方法进行质谱数据采集,从而实现对样品中蛋白质的定性及定量,不同于传统的DDA技术,DIA技术将质谱整个全扫描范围分为若干个窗口,高速、循环地对每个窗口中的所有离子进行选择、碎裂、检测,因此可以无遗漏地获得样本中所有离子的全部碎片信息,数据利用度大大提高,缺失值更少。因此,DIA技术更适合于大样本量、复杂体系的蛋白检测。
图2.DIA(数据非依赖采集)
DDA模式对肽段离子的选择具有限制性和随机性,存在较多的数据信息缺失,而DIA模式的目标则是获得完整的数据,实现蛋白质的深度覆盖和精准定量。此外在复杂样品中,二级信号的定量比一级信号更为灵敏(例如一级质谱信号可能存在相似质荷比离子的干扰)。DDA模式为一级质谱信号定量,而DIA模式为二级质谱信号定量,因此DIA模式的定量准确性和重现性都更好。
DDA模式下肽段分子和其二级碎片离子有着对应关系,通过对已知数据库的搜索匹配,即可得到样本中的肽段及相关蛋白质信息。而DIA模式下肽段离子与其碎片离子之间的直接关系丢失(DIA光谱中的碎片离子可能是由多个肽段离子组成),复杂的谱图仍然给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统计学检验带来很多挑战。对此目前已有多个团队开发出DIA分析的软件,例如OpenSWATH和Skyline,这些软件通过建立样本的参考库,对色谱峰进行抽提并分析。此外也有研发团队提出不需要参考库的数据分析方法DIA-Umpire,通过对肽段离子和碎片离子的匹配合成产生虚拟谱图进而搜库分析。因此,DIA技术非常适合一次性获取数百上千种蛋白质更为全面信息(高覆盖率,高准确度,高重复性)的研究。
3.PRM技术
PRM(Parallel Reaction Monitoring,平行反应监测) 是一种基于高分辨、高精度质谱的离子监视技术,能够对目标蛋白质、目标肽段(如发生翻译后修饰的肽段)进行选择性检测,从而实现对目标蛋白质/肽段进行绝对定量。PRM技术基于Q-Orbitrap为代表的高分辨、高精度质谱平台(MRM技术基于SCIEX Triple Tof 系列质谱,以SCIEX-5600为代表),首先利用四级杆质量分析器的选择能力,用Q1选择目标肽段的母离子,随后在collision cell 中对母离子进行碎裂, 最后利用Orbitrap分析器在二级质谱中检测所选择的母离子窗口内的所有碎片信息。这样即可对复杂样本中的目标蛋白质/肽段进行准确地特异性分析。
图3.PRM(平行反应检测)